购买商品,商家违反消费者权益的案子
律师回复
-
-
-
朱新峰律师月帮助104人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关于商家违反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及法律分析如下: --- 一、商家侵权的常见类型与案例 1. 虚假宣传与欺诈行为 - 商家通过夸大产品功效、虚构折扣或隐瞒关键信息诱导消费。例如:某化妆品公司宣称产品有抗衰老功效但实际无效;某餐饮店谎称菜品为纯天然却添加化学物质。 - 法律后果: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需承担退赔、罚款等责任。 2. 商品质量问题 - 包括安全隐患、性能缺陷等。例如:家具公司使用劣质材料导致产品变形掉漆;销售过期食品或药品。 - 法律后果:依据《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可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3. 售后服务缺失 - 如拖延维修、拒绝退换货。案例:某家电公司要求消费者额外支付保修期内的维修费用;健身房收取换卡费且拒绝退费。 - 法律依据:消费者可主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要求退换货。 4. 价格违法与歧视 - 未明码标价、反向抹零或大数据杀熟。案例:海鲜店未标注飞蟹价格;同一商品对不同账号显示差价25元。 - 法律后果:违反《价格法》第13条,可处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 5. 预收款违约 - 收取预付款后不履行约定。例如:建材商未按时送货且拒绝退款;茶饼商家拖延退还订购款。 - 维权途径:消费者可要求退款或向消协投诉。 --- 二、典型案例与处理结果 1. 武汉某餐饮店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没收工具并罚款1500元。 2. 大连超市销售过期大米: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5110元。 3. 广州商场抽奖诱导消费案:商场先行垫付退款8700元。 4. 云南翡翠直播虚假销售:涉案26万元,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 三、消费者维权建议 1. 保留证据:包括购物凭证、商品说明、沟通记录等。 2. 投诉渠道: - 向12315或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 通过消协调解、媒体曝光或司法诉讼维权。 3. 警惕营销陷阱:不轻信“免费送”“零元购”,选择正规渠道交易。 --- 四、法律依据 - 核心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价格法》《食品安全法》。 - 重点条款:知情权(第8条)、公平交易权(第10条)、虚假宣传处罚(第55条)。 通过以上案例与法律措施,消费者可有效识别侵权行为并维护自身权益。遇到纠纷时,建议优先协商,必要时借助行政或司法途径解决。回复于 2025-04-11 16:43:12 咨询他
热门法律知识
侵权维权最新咨询
-
请问一名人士擅自盗取我朋友圈照片用作头像,并且公然在人数达50人的群聊对我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是否构成侵权
-
我在自己支付宝平台给朋友借款用于朋友投资做生意,结果她亏钱了,2年了没钱还我平台给她借的钱,我为了不逾期不让自己征信受影响,这两年一直自己垫钱还款,压力太大这个月逾期了,她答应年底还清,可平台暴力催收问题,因为我自己也是做生意的。最近给我朋友家人要命的是给我顾客发信息打电话,内容是我占用资金,有能力拒绝还款,可笑的是我连50块钱都拿不出来,还说限制我微信银行卡社保家人医疗这些。短信泄露我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而且频繁给他们打电话发短信。我主动给支付宝平台打电话说明我这个欠款情况,我说钱我肯定她还了我就还上,她们说会备注催收这块,让我一周后再打电话协商还款,这还没一周就这样,怎么维权
-
1.4.22下午人事临时约谈 2.询问我调调岗意向 3.目前因调岗上班距离太远,本人不是很愿意去,今天给我发消息通知我调岗
-
我在本村拥有一块宅基地,这块地自古 以来就是我家的财产。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证明,(附证人签名、手纹),因我们去年人常年在外工作,只有老年父母在家,我们邻居却在未经我的同意下,强行侵占了我的宅基地,并在宅地上堆放大量石头。这种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还侵犯了我的财产权,《土地管理法》第九条可以依法确定给个人使用,使用土地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用土地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种行为导致我不得不从外地返回家中。多年来,我多次找到并尝试与其进行沟通,并且多次向村委会反映该情况, 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此事。我向其提出将石头搬走,恢复宅基地原 貌的合理要求。但遗憾的是不仅没有采取任何补救。
-
我是银行的,单位经常让打征信报告,单位还不出通知,领导口头强行要员工征信报告,还经常查询员工的消费水平,要求出出示许多个人隐私的一些证明,来证明自己没有超过消费水平的证明。这个侵犯个人隐私的事情我们可以拒绝吗?他们是不是侵犯了我的个人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