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ICP备18021267号-4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340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210603)
Powered by 听讼网 Copyright © 武汉听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65号三期光谷创意大厦2501-2502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
次级抵押贷款等级
共有六个:premierplus、premier、A-、B、C、C-。评级标准为申请者的按揭贷款偿付记录、破产记录,以及债务收入比率。信用评分采用FICO指标。按揭成数(LTV)是指贷款与资产价值的比例。一般来说,贷款等级越高,FICO评分越高;按揭成数越低,表明贷款风险较小,相应定价越低,反之则越高。
通常,固定利率借款者的平均信用评分高于浮动利率借款者。在整个1990年代,次级抵押贷款借款者的信用评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浮动利率次级抵押贷款。这表明1990年代次级抵押贷款质量存在问题,大量贷款提供给了信用较低风险较高的借款者。但从2000年开始,借款者信用评分开始逐渐上升。因为此时,贷款者开始关注贷款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限制风险敞口。因此,在这一时期里,不仅整体贷款数量上升,并且机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供给信用评分较高借款者的贷款量上升最为显著。
借款者信用评分越高,贷款等级越高,相应的首付要求也越低。这也体现了风险补偿原则。而按揭成数越高,借款者违约倾向越大,相应的首付要求越高。在1998年危机之前,首付额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1998年之后,贷款者开始提高首付要求,贷款结构发生变化。按揭成数低于70和大于100的次级抵押贷款大量减少,而首付为10%的次级抵押贷款量上升显著。
提前偿付罚金也是控制风险的措施之一。当利率下降的时候,次级抵押贷款借款者倾向于提前偿付贷款,以便以较低的利率重新申请贷款。而贷款的提前偿付会给贷款者带来损失,并且由于提前偿付的可能性不可预测,这种损失也是不可测的。因此,为了限制提前偿付这种行为,贷款者对提前偿付者收取一定的罚金。
次级抵押贷款的发展
次级抵押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由于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所以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
1980年的《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DIDMCA)解除了美联储Q条例规定的利率上限。1982年的《可选择按揭贷款交易平价法案》(Alternative Mortgage Transactions ParityActof1982)允许使用可变利率。1986年的《税务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 of 1982)禁止消费贷款利息免税。这一系列的法案都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1990代末开始,利率持续走低,现金流出式再融资开始流行。借款者不断借入新债,偿还旧债,并且新债的数额要超过原有债务。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时期,这种方式能使借款者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来源,进而增加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需求。
市场中相继出现的各种变化也给次级抵押贷款的发展提供了利好条件。例如1990年代初期,由于利率上升,标准抵押贷款需求减少,按揭经纪人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投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而在1990年代中期,资产证券化的兴起又给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供良机。
按揭贷款证券化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次级房贷市场开始迅速繁荣起来。在早期的飞速发展中,由于对风险的认识不足,次级抵押贷款定价普遍偏低。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一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得到关注。虽然这场危机使次级房贷市场一度萎缩,市场发生大规模整合,许多小公司都相继倒闭或被收购,但同时也使得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以提高首付金额、采取提前偿付罚金等措施限制风险。
危机过后,由于房价上涨以及利率持续下降至40年来的最低点,投资房产的成本降低。在房价不断走高时,即使借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因此,1990年代末次级抵押贷款又开始了新一轮增长,直至今天(注:2007年次贷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
这一曲折的发展表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虽然天生存在高风险,但是至少在本次危机(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因此,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其价值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和问题而遭到否定。
次级抵押贷款定价
通常,抵押贷款市场对借款者的收入、偿付记录和首付以及当地担保者对借款者的了解程度都设定了相关的最低标准。这种方式就是典型的非价格信用配给。而次级市场中众多的价格系列和产品种类使得这一市场更接近于价格配给,即采取基于风险的定价方式来分配信贷资源。
从借款者角度来看,次级抵押贷款的初始成本包括申请费、估价费用以及申请贷款的其它相关费用。持续费用包括抵押保险支付,本金和利息支付,后期费用,拖欠债务罚金,以及当地政府征收的相关费用。从贷款者角度,其成本受到贷款违约情况和提前支付情况的影响。
借款者的信用记录以及提前偿付可能性是影响贷款定价的主要因素。另外三个决定贷款利率的指标是贷款等级、信用评分和按揭成数。
贷款等级共有六个:premierplus、premier、A-、B、C、C-。评级标准为申请者的按揭贷款偿付记录、破产记录,以及债务收入比率。信用评分采用FICO指标。按揭成数(LTV)是指贷款与资产价值的比例。一般来说,贷款等级越高,FICO评分越高;按揭成数越低,表明贷款风险较小,相应定价越低,反之则越高。
通常,固定利率借款者的平均信用评分高于浮动利率借款者。在整个1990年代,次级抵押贷款借款者的信用评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浮动利率次级抵押贷款。这表明1990年代次级抵押贷款质量存在问题,大量贷款提供给了信用较低风险较高的借款者。但从2000年开始,借款者信用评分开始逐渐上升。因为此时,贷款者开始关注贷款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限制风险敞口。因此,在这一时期里,不仅整体贷款数量上升,并且机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供给信用评分较高借款者的贷款量上升最为显著。
借款者信用评分越高,贷款等级越高,相应的首付要求也越低。这也体现了风险补偿原则。而按揭成数越高,借款者违约倾向越大,相应的首付要求越高。在1998年危机之前,首付额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1998年之后,贷款者开始提高首付要求,贷款结构发生变化。按揭成数低于70和大于100的次级抵押贷款大量减少,而首付为10%的次级抵押贷款量上升显著。
提前偿付罚金也是控制风险的措施之一。当利率下降的时候,次级抵押贷款借款者倾向于提前偿付贷款,以便以较低的利率重新申请贷款。而贷款的提前偿付会给贷款者带来损失,并且由于提前偿付的可能性不可预测,这种损失也是不可测的。因此,为了限制提前偿付这种行为,贷款者对提前偿付者收取一定的罚金。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兴起,次级抵押贷款的兴起绝非偶然。
首先,1980年的《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DIDMCA)解除了美联储Q条例规定的利率上限。1982年的《可选择按揭贷款交易平价法案》(Alternative Mortgage Transactions ParityActof1982)允许使用可变利率。1986年的《税务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 of 1982)禁止消费贷款利息免税。这一系列的法案都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其次,1990代末开始,利率持续走低,现金流出式再融资开始流行。借款者不断借入新债,偿还旧债,并且新债的数额要超过原有债务。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时期,这种方式能使借款者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来源,进而增加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需求。
最后,市场中相继出现的各种变化也给次级抵押贷款的发展提供了利好条件。例如1990年代初期,由于利率上升,标准抵押贷款需求减少,按揭经纪人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投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而在1990年代中期,资产证券化的兴起又给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供良机。
按揭贷款证券化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次级房贷市场开始迅速繁荣起来。在早期的飞速发展中,由于对风险的认识不足,次级抵押贷款定价普遍偏低。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一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得到关注。虽然这场危机使次级房贷市场一度萎缩,市场发生大规模整合,许多小公司都相继倒闭或被收购,但同时也使得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以提高首付金额、采取提前偿付罚金等措施限制风险。
危机过后,由于房价上涨以及利率持续下降至40年来的最低点,投资房产的成本降低。在房价不断走高时,即使借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因此,1990年代末次级抵押贷款又开始了新一轮增长,直至今天(注:2007年次贷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
这一曲折的发展表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虽然天生存在高风险,但是至少在本次危机(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因此,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其价值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和问题而遭到否定。
鄂ICP备18021267号-4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340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210603)
Powered by 听讼网 Copyright © 武汉听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65号三期光谷创意大厦25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