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来源:听讼网整理2018-09-14 11:21浏览量:2577
法官提示:售假是侵略知识产权行为,有或许担刑责
近期,在微信“朋友圈”里贱价售卖“名牌”箱包、化妆品有众多趋势,极低的价格显现它们不是真的。这些在“朋友圈”里卖假货的人终究出于哪些意图?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刑事案子中发现,被告人的知识产权维护观念非常淡漠,尽管他们大多有合理作业,在“朋友圈”里卖包仅仅为了赚点零花钱,但却没有意识到售假会被追查刑事责任。
瞄准“圈内人”——4被告人卖假包被处分金
被告人王某和黄某在同一家公司作业,两人是租住在一起的好兄弟。看到“朋友圈”里盛行卖各种产品,闲来无事的两人一算计,决议也开端自己的“创业”之路,赚点零花钱。所以,两人经过手机微信途径发布各类冒充品牌箱包及手表的相片,并在暂住地对外予以出售。谁知没干多久,就被警方捕获,当场抄获待售的LV牌皮带2根、LV牌包袋2个、PRADA牌包袋4个、PRADA牌皮夹1个、TUDOR牌手表1块、AP牌手表1块、Cartier牌手表1块、MONTBLANC牌手表1块、ROLEX牌手表2块。依照被侵权产品的商场中心价格核算,合计价值53.76万元。
被告人韩某和孙某也是租住在一起,两人都有正式作业,想着在微信“朋友圈”里卖点东西补助房租。两人所以购进冒充注册商标的手提包、皮夹,并经过手机微信发布产品图片信息,联络买家后对外出售。2013年3月22日,警方将两人捕获,并在暂住地抄获LV牌皮夹5个、LV牌包袋5个、CHANEL牌包袋1个、PRADA牌包袋7个、PRADA牌皮夹6个、Dior牌包袋1个。依照被侵权产品的商场中心价格核算,合计价值24.81万元。
法院审理后以为,两起案子均为一起违法,被告人现已着手实施违法,因为毅力以外的原因此未达到目的,系违法未遂,依法对比既遂犯减轻处分。被告人自愿认罪,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过,依法从轻处分。据此,法院以出售冒充注册商标的产品罪,分别对两起案子中的4名被告人遍地分金1000元。
“圈子”待净化——法官剖析微信售假特色
两案主审法官冯祥通知记者,浦东法院审理的微信“朋友圈”售假刑事案子,具有一些一起的特色。一是进货地址相同,冒充的产品都是从外地某省发货;二是进货方法相同,都是在网上看好后直接下单进货;三是被告人进货时都知道自己买进来的是假货,以为只需定价低,或许标明是海外代购、高仿、原单就没事;四是微信“朋友圈”仅仅展现途径,买家看好产品后,经过微信联络被告人,现场看货,现金交易。
冯祥说,微信“朋友圈”这种“现场看货,现金交易”的方法,给审判实践带来难题。“既不像淘宝店、天猫店,也不像京东、亚马逊这样的电商,没有出售记载,这就导致被告人的实践出售状况很难查清。”
据了解,关于微信“朋友圈”售假猖狂的状况,微信也行动起来。本年3月15日,微信团队拟定了《微信“朋友圈”运用标准》;3月18日,针对第一批售假账号作出成果公示,合计233个售假个人账号被封停。微信方面表明,因为侵权、售假属违法行为,由品牌方举证为侵权、售假并投诉的账号,微信将作出永久封停处理。
微信订立了新的规矩,将对“朋友圈”起到净化效果。冯祥劝诫那些想在“朋友圈”里淘金的人们,卖假货是侵略知识产权的行为,依据法律规定,“出售明知是冒充注册商标的产品,出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许拘役,并处或许单处分金;出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分金”。售假者应及时警醒,立刻收手。
法官一起也提示顾客,微信是根据朋友交际的网络工具,假如仅仅是在微信上转发相片,很难界定这是一种涉嫌侵略名品的知识产权的非法经营行为,顾客在权益受损时也很难经过合理途径维权,因此在购买产品尤其是奢侈品时,切莫轻信受骗。

听讼法律咨询公众号

律师回复不错过

听讼法律咨询小程序

随时随地咨询

我是律师

 

联系客服 9:00-18:00

027-85881208

听讼律助公众号

案源信息早知道

鄂ICP备18021267号-4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340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210603)

Powered by 听讼网 Copyright © 武汉听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65号三期光谷创意大厦25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