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ICP备18021267号-4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340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210603)
Powered by 听讼网 Copyright © 武汉听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65号三期光谷创意大厦2501-2502
2022年至2024年间,原告张女士发现其丈夫李先生在婚姻存续期间,通过微信多次向被告王女士转账共计227310元,其中包含“520”“1314”等具有特殊含义的金额,并存在暧昧短信及同居迹象。张女士认为,该行为不仅违背夫妻忠实义务,更侵犯了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平等处理权,遂委托律新律师团队提起诉讼,要求确认赠与无效并返还全部款项。
1. 证据关联性争议:需证明转账行为与不正当关系的直接关联,且被告王女士明知张女士的丈夫李先生的婚姻状态;
2. 法律定性分歧:被告系服务场所工作人员,被告辩称部分款项为“服务小费”或“借贷”,主张赠与合法;
3. 社会价值衡量:如何通过司法裁判明确婚姻财产保护与公序良俗的边界。
1. 证据整合:团队深入梳理60笔微信转账记录、外卖订单、通话录音及李先生自认的事实,构建“特殊金额+同居事实+暧昧对话”的完整证据链,证明赠与行为超出正常交往范畴。 重点针对,被告王女士辩称对李先生的婚姻状况不知情的情况。律新团队提出李先生的转账存在周期性,在张女士寒暑假带孩子与李先生共同居住期间,几乎没有转账反证王女士明知李先生的婚姻状况。
2. 法律剖析:援引《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共同财产)、第153条(违背公序良俗无效)及第157条(财产返还),主张李先生擅自处分共同财产的行为无效。
3. 类案支撑:参考最高人民法院类似判例,强调婚姻财产保护的社会导向,驳斥被告“服务对价”的抗辩。
法院最终采纳我方观点,判决被告陈娟返还21万元(扣除合理小费及争议借款),并认定李先生的赠与行为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本案不仅为张女士挽回经济损失,更通过司法裁判明确:婚姻存续期间,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严重损害配偶权益与社会伦理,法律必将否定其效力。
【案件启示:专业与温度并重,守护家庭权益】
1. 法律专业性:针对复杂财产纠纷,需精准把握证据细节与法律适用,如本案中“特殊金额”的定性直接影响了判决结果;本案胜诉彰显司法机关对婚姻家庭价值的维护,与最高人民法院“用类案引导止戈息讼”的理念高度契合;
2.社会价值导向:本案的判决不仅维护了张女士的财产权益,更向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的行为是违背公序良俗的,法律将坚决予以否定。
3.维权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此类案件,提醒广大民众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婚姻关系中,一旦发现配偶存在不当行为,应及时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律新团队深耕包括婚姻家事与财产纠纷领域在内的民商事纠纷,始终秉持“专业+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始终以客户权益为核心,并持续跟进被告履行情况,确保判决落地,避免“迟到的正义”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若您正面临类似困境,欢迎垂询,让我们为您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注:文中案例细节已脱敏处理,判决结果以生效法律文书为准。)
鄂ICP备18021267号-4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340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210603)
Powered by 听讼网 Copyright © 武汉听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65号三期光谷创意大厦2501-2502